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《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》
作者 | 王晖 来源 | 首席品牌观察
这个“史上最热”的夏天,人们买到山寨饮料的概率似乎也增加了。
社交平台上,有人晒出了呵呵乐,有人喝到了大窖特饮,还有人开了一家冰雪蜜城,挂出的横幅是“品牌是山寨的,但奶茶不是”,主打一个诚实,中国人不骗中国人。
▶图源:@小象红开心铺
但殊不知,如今人人喊打的山寨品,曾经是绝对的财富密码,还捧出了享誉世界的大品牌。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“扭一扭,舔一舔,泡一泡”的奥利奥,就是靠着“模仿”Hydrox,逆袭成了全球第一。
而另一个成功的“山寨品牌”,就是今年的主角。靠着“偷家”红牛,东鹏特饮同样一路狂飙,市场份额不断扩张。
最近,东鹏饮料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,数据显示,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107.37亿元,同比增长36.37%;净利润23.75亿元,同比增长37.22%。
这是东鹏特饮上半年营收规模首次突破百亿。
其中,集团大单品“东鹏特饮”已经实现连续5年增长,今年上半年,更是卖出了83.6亿元。
▶图源:东鹏特饮官微
“山寨红牛”的发家史
我们很难抛开红牛来讲东鹏特饮的发展史。这两者的“孽缘”,早在本世纪初就埋下了伏笔。
时间回到2003年,国内掀起了国企改制浪潮,深圳一家濒临破产的豆奶厂,被一位主管销售的员工以267万元的价格盘下。
这个人就是林木勤,这家豆奶厂就是东鹏饮料的前身。
在解决了工厂困境后,林木勤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杀入功能性饮料领域。
原因其实很简单,曾经在红牛代工厂干了十年的林木勤,从产线工人一路爬升到生产部长,把红牛的配方、工艺摸得门儿清,对生产功能性饮料经验丰富。
为了能够更快打出知名度,林木勤的方式也非常简单粗暴:抄红牛。
于是,林木勤亲自带队,复刻出了“山寨版红牛”,金色的瓶身包装、加入牛磺酸的配方等,这就是东鹏特饮,在当时红牛一家独大的功能饮料市场虎口夺食。
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2年。
彼时红牛创始人许书标去世,泰方与华彬集团陷入商标大战,导致红牛在华的市场份额剧烈波动。而东鹏特饮就伺机扑上,对红牛展开猛攻。
2013年,发展势头良好的红牛将品牌广告词“困了累了喝红牛”改为“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”,东鹏特饮迅速将品牌slogan改为“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”,将其沿用至今。
▶图源:东鹏特饮官微
当年,东鹏特饮还签下当时还没有成为厨子的谢霆锋担任代言人,并在央视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间段投放广告,借助香港明星和央媒的社会影响力,覆盖了红牛遗留的广告真空。
▶图注:东鹏特饮广告截图
此外,东鹏特饮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在包装上的创新。通过把红牛的罐装改成带防尘盖的塑料瓶,消费者可以单手开瓶盖。
这一设计对于货车司机来说是相当友好的存在。在枯燥的长途旅程中,东鹏特饮既可以提神醒脑,又满足安全驾驶需求,因而备受欢迎。
据公开的数据显示,在2012年至2021年之间,中国红牛市场份额从82.1%降至53.3%,而作为后起新秀的东鹏特饮却从2012年的4.7%增至2021年的16.7%。
而过去的碰瓷营销也终成“洗白”成了销量神话。
2021年,东鹏特饮一举登上中国能量饮料冠军宝座;2023年,东鹏特饮收入达到103亿元,晋级为百亿大单品;截至2024年,东鹏特饮已经连续三年斩获中国能量饮料第一名。
5元饮料的“穷人经济学”
事实上,东鹏特饮的杀手锏从来不是创新,而是把性价比玩到极致。
司机圈就流传这样一句话是,“喝什么不是喝?刹车不会洒,还便宜一半。”
东鹏先是把生产成本压缩到极致。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包装设计,采用塑料瓶+防尘盖,不仅喝起来方便,成本比金属罐低了30%。
这就让东鹏特饮把价格打了下来。当红牛卖6块时,它卖3块;红牛推出500ml装卖8块,东鹏特饮直接5块封顶。
▶图源:小红书@一颗小蒜苗
这种「半价」对比让消费者觉得「占了大便宜」,堪称心理学教科书的定价策略。
有意思的是,东鹏特饮的利润率并没有降低。2024年财报显示,其全年毛利率高达44%,和红牛不相上下。
渠道上,东鹏特饮走的是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路线,选择避开一线城市便利店,专攻乡镇夫妻店、高速服务区,甚至在三四线城市发起“冰柜占领计划”,给小卖铺免费送冰柜,条件是东鹏必须摆满C位;还和小超市老板约定,每卖一箱返0.5元。
这种「毛细血管式」渗透,让东鹏特饮在三四线城市覆盖率超90%,而红牛在下沉市场的铺货率还不到60%。
更让人欲罢不能的还有东鹏特饮的“扫码返利”活动。
“开盖扫码100%中奖,最低1元红包”的福利优惠,既刺激了用户复购,又通过大数据收集用户画像。数据显示,东鹏特饮用户中,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群占比超70%,精准锁定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。
▶图源:小红书@是大蒙吖
烧钱效果是立竿见影。
财报显示,东鹏特饮的渠道推广费从2018年的0.6亿狂飙到2024年的7.8亿,冰柜数量突破420万台。
当红牛在一线城市赞助F1赛车时,东鹏的塑料瓶早已塞满县城网吧、工地小卖部和高速服务区冰柜。
官方显示,截至2024年,东鹏累计不重复扫码用户累计达到了2.4亿。
能量饮料的千亿江湖
东鹏的爆发背后,是整个能量饮料行业的狂飙。
根据相关数据,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20亿,暴增至2024年的1200亿,年复合增长率超15%。按照这个速度,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800亿,相当于每天要喝掉5000万瓶能量饮料。
这个被戏称为“蓝领咖啡”的品类,已成中国增速最快的软饮赛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驱动功能饮料增长的早已不仅是货车司机,而是打工人的“续命刚需”。
一方面,中国有2.8亿农民工、6000万货车司机,这些人群对能量饮料的需求是刚性的。
而东鹏特饮早期靠「工厂铺货」打开市场,后来又盯上外卖骑手、快递员等新业态从业者。2024年数据显示,能量饮料在体力劳动者中的渗透率超80%,相当于每个打工人每年要喝掉48瓶。
另一方面,还有疯狂的年轻群体。
Z世代熬夜刷手机、玩电竞,对「即时提神」需求激增。东鹏特饮则借势推出电竞联名款,在直播平台搞「开箱挑战」,把品牌变成年轻人的「社交货币」。
▶图源:东鹏特饮官微
2024年,18-25岁消费者贡献了东鹏特饮45%的销量,彻底打破了「蓝领专属」标签。
而消费群体的拓宽,也让产品创新卷出新高度。东鹏一边给传统能量饮料加气泡、添人参,一边疯狂扩展品类。
其中东鹏饮料推出的电解质水“补水啦”,以1L装卖5元的性价比,在上半年收入暴增213%至15亿。
▶图源:补水啦官微
此外,东鹏饮料的果茶饮料“1L果之茶”,通过真果汁+5元定价,今年3月单月销售额破7000万;东鹏还积极猛攻早餐场景,推出咖啡品牌“东鹏大咖”,实力派韩红的代言,迅速帮品牌打开了知名度。
如今的东鹏已蜕变为一个“能量+”品牌,非能量饮料收入占比从5%跃升至22%。
当林木勤喊出“再造两个10亿级新品”时,再没人嘲笑它是山寨厂。它正用红牛教会的招式,反噬整个饮料市场。
没有永远的王者
回望东鹏的发家史,恰似中国消费升级的暗面叙事:
当都市白领追捧20元一杯的精品咖啡时,蓝领工人用5元一瓶的东鹏特饮扛住了生活的重压;
当红牛沉迷于高端赛事营销时,东鹏用冰柜和红包攻占了420万家小卖部的毛细血管。
今天的能量饮料江湖,已没有永远的王者。
红牛在商标内耗中跌跌撞撞,魔爪靠气泡口味吸引Z世代,而东鹏凭借“低价+刚需+精准”的三板斧,硬生生把功能饮料做成了“全民瘾品”。
正如slogan“累了困了,喝东鹏特饮”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,东鹏饮料的商业护城河已经悄然筑起。
当打工人深夜加班的键盘声再度响起,便利店冰柜里的金色饮料,仍在静待下一个百亿神话。
*编排 | 三木 审核 | 三木
品牌最新资讯,尽在【首席品牌观察】↓↓↓
行业资讯、案例资料、运营干货,精彩不停
配资网股票配资门户,配资专业在线炒股配资,股票114在线配资查询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